—无心—
《太极图说》开篇一句“无极而太极”,由此引发了延续至今的争议,很多人都将此句理解为“无极生太极”,进而联系《系辞》中的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”,总结成了“无极生太极,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”。现在持此论者每提及太极、无极,仍必引用《太极图说》中那句“无极而太极”。
但是,《太极图说》中还有一句“太极本无极也”,却总是有意识地被认定“无极生太极”的人尽可能地避而不谈。
太极一词最早出现在《系辞》中,也就是说在那之前没有太极的概念。但在当时已有无极的概念,最早是出现在《老子》(即《道德经》)中。至周敦颐,将太极与无极以理学观念联系起来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宇宙观。
朱熹解说《太极图说》,对“无极而太极”解释为“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,而实造化之枢纽,品汇之根底也。故曰:'无极而太极。’非太极之外,复有无极也。”前一句比较虚泛,但后一句却十分中的。
所谓“太”,是极大的意思,大到没有任何东西能超过、能容纳,就是太。而大象无形,到了太的程度其实也就是无,所以周敦颐说“太极本无极也”。
曹端解说周氏太极图,阐明“无,谓无形象、无声气、无方所。极,谓至极,理之别名也。太者,大无以加之谓,凡天地间之有形象、声气、方所者皆不甚大如此。极虽无声气而有形象方所焉。惟理则无形象之可见、无声色之可闻、无方所之可指,而实充塞天地、贯彻古今。周子有见于此,故曰'无极而太极’也。”这个解释可谓精细。
图片
《太极图说》还有“无极之真,二五之精,妙合而凝。”此句中的“二五”指的是阴阳两仪和五行。由此句联系《系辞》和周氏太极图,也正可以说明,太极和无极本就是一回事。
那么,既然是一回事,为什么要用两个词呢?显然其中还必有些不同。从宋代开始至今,很多研究太极图的儒家、道家、学人等等不乏有成者,却几乎都仍懵懂于这两个概念之中,究其原因,还是如我在《太极图(上)——数理而非玄学》中所言,后世文人大多只会空想而不通数理,以至学识面越来越窄,见识越来越局限,其理解只会与大象越来越远。
太极与无极的差别,实际上是有与无的概念只差,一个是数学意义上的一维,一个是数学意义上的零维,看似本质完全不同,但在理学含义中,无并不是虚空,而是含纳一切之有。
从数学的角度讲,太极可以理解为超级巨大,而无极是无穷大,两者看似是近似的关系,但是在一定条件内却是完全相等的,比如0.9的循环小数0.9999999…和1相比,乍一看1似乎要稍微大一点,但在数学上,这两个数是完全相等的。这里要提到另一个数学概念“无限逼近”,在实数范围内(条件),无限逼近的两个数就是相等的。而从太极之“太”的意义不难看出,太极与无极就是一种无限逼近的关系,所以尽管表达不同,但所述的却是同物。
图片
太极图是宇宙观的表象,是天道,(这也正是我说用易与太极来给人算卦是末用的原因),所以不妨换个角度,从观察宇宙的角度去帮助理解一下太极,用现代天体物理的概念来比照一下太极图所描绘的宇宙。无法避免地,这里会提到一些一般人可能觉得陌生但实际上很基本的物理学概念。
【待续】
(2025.8.28)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杠杆平台app,可靠配资开户最新,南昌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